2025年下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钦州市农作物病虫情报
钦州市植物保护站 第13期 2025年7月28日
2025年下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根据我市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实况及特点,结合历年病虫发生特点、病虫残存量、气候条件、当前农业生产进度、品种布局等情况分析,预计我市下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3(4)级,发生面积约为848万亩次。主要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草地贪夜蛾、甘蔗螟虫、柑橘红蜘蛛、柑橘潜叶蛾、柑橘蚧类、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菜蚜、菜青虫、福寿螺、农田鼠害等。具体发生趋势预测如下:
一、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
钦州市2025年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表
作物 | 病虫名称 | 发生面积 (万亩次) | 发生程度 (级) | 主要发生时段 (月/旬) |
水稻 | 稻纹枯病 | 84.3 | 3(4) | 9/上-10/上 |
稻瘟病 | 8.35 | 1(3) | 叶瘟8/中下 穗瘟10/上中 |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1.05 | 1(3) | 8/上-9/中 | |
稻曲病 | 2.7 | 1(2) | 9/下-10/中 |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 15.5 | 2(4) | 8/下-10/中 | |
水稻白叶枯病 | 12.8 | 2(4) | 8/下-10/中 | |
三化螟 | 5.35 | 1(2) | 7/中-9/下 | |
二化螟 | 19.6 | 3 | 7/中-10/上 | |
稻飞虱 | 87 | 3(4) | 8/上-10/中 | |
稻纵卷叶螟 | 46.5 | 2(4) | 8/上-10/上 | |
水稻跗线螨 | 8.3 | 2(3) | 9/中-10/中 | |
稻粉虱 | 0.36 | 1(3) | 9/中-10/中 | |
玉米 | 玉米纹枯病 | 1.5 | 1(2) | 8/上-9/上 |
玉米大小斑病 | 1.21 | 1(2) | 8/上-10/中 | |
玉米南方锈病 | 0.46 | 1(2) | 8/上-10/下 | |
玉米蚜 | 2.62 | 2(3) | 8/上-10/下 | |
玉米螟 | 2.25 | 2(3) | 8/上-10/中 | |
草地贪夜蛾 | 2.65 | 2(3) | 8/上-11/下 | |
甘蔗 | 甘蔗黑穗病 | 1.5 | 1(2) | 9/中-9/下 |
甘蔗螟虫 | 28.4 | 3(4) | 8/上-11/上 | |
甘蔗绵蚜 | 13.45 | 2(3) | 7/下-11/中 | |
甘蔗蓟马 | 18.83 | 2(3) | 7/下-11/上 | |
蔗根土(锯)天牛 | 2.4 | 1(2) | 7/下-11/上 | |
水果 | 柑橘溃疡病 | 5.1 | 2(3) | 7-10月 |
柑橘疮痂病 | 2.9 | 2 | 7-9月 | |
柑橘炭疽病 | 7.5 | 2(3) | 7-9月 | |
柑橘红蜘蛛 | 19.6 | 3(4) | 7-12月 | |
柑橘潜叶蛾 | 9.5 | 2(3) | 7-11月 | |
柑橘锈壁虱 | 5.2 | 2(3) | 7-11月 | |
柑橘蚧类 | 9.8 | 2(3) | 7-11月 | |
柑橘粉虱 | 2.5 | 2 | 7-11月 | |
柑橘木虱 | 6.3 | 2(3) | 7-11月 | |
橘小实蝇 | 6.5 | 2(3) | 8-12月 | |
荔枝霜疫霉病 | 8 | 1(2) | 7上 | |
荔枝蝽 | 10.05 | 2 | 7上/-10/上 | |
荔枝蒂蛀虫 | 15.85 | 2(3) | 7/上-9/中 | |
芒果炭疽病 | 5.15 | 2(3) | 9月-10月 | |
蔬菜 | 瓜类疫病 | 3.8 | 2 | 8月-9月 |
白菜霜霉病 | 5.4 | 2(3) | 9/下-12/下 | |
白菜软腐病 | 5.95 | 2(3) | 9/下-12/下 | |
黄曲条跳甲 | 16.35 | 3(4) | 9/下-12/下 | |
小菜蛾 | 18.5 | 3(4) | 9/下-12/下 | |
菜青虫 | 17.5 | 3(4) | 9/下-12/下 | |
菜蚜 | 21 | 3(4) | 8/上-12/下 | |
美洲斑潜蝇 | 10.65 | 2(3) | 9/下-12/下 | |
斜纹夜蛾 | 7.1 | 2(3) | 8/上-11/上 | |
蔬菜蓟马 | 2.63 | 2 | 7-12月 | |
烟粉虱 | 0.1 | 1(2) | 7-12月 | |
其他 | 福寿螺 | 37.6 | 3 | 7/中—8/中 |
鼠害 | 191.5 | 3(4) | 9/上-12月 | |
土蝗 | 26.9 | 2 | 7/中-10/下 |
二、主要依据
(一)病虫基数及上半年发生实况
今年上半年,我市早稻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3(4)级,同比偏轻。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及稻瘟病,其中:稻飞虱发生面积为79.25万亩次,发生程度3(4)级;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77.60万亩次,发生程度3(4)级;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58.63万亩次,发生程度2(3)级;二化螟发生面积11.99万亩次,发生程度2(3)级;穗颈瘟发生面积5.13万亩次,发生程度1(3)级。
稻飞虱方面,春季我市偏南气流明显弱于常年,各主要监测点灯下虫量同比显著降低,第一至第三代期间灯下累计虫量分别同比减少91.32%、33.21和43.78%,但第四代期间却同比增长375.27%;大田发生情况,第一代轻发生,第二代偏轻程度发生,随着虫量积累,第三代中等程度发生,后期个别田块防治不到位出现“黄塘”现象。当前稻飞虱主要在早插田块上发生,平均密度为142头/百丛,同比降低约27%。
稻纵卷叶螟方面,同样受到异常气候影响,第一至第三代期间灯下累计虫量同比分别减少99.36%、94.29%和53.15%。大田发生情况,第一至第二代轻至偏轻程度发生,第三代偏轻至中等程度发生,个别防治不到位田块最高幼虫密度接近400头/百丛,当前早插田块轻发生。
稻纹枯病方面,该病为常年大面积发生,田间残留大量病原菌,早插田块于5月中旬进入流行期,在早稻后期加权平均病丛率为25.30%,发生程度同比略偏重,在种植感病品种田块、植株过密田块、排水不畅田块等特殊田块发生相对严重,部分田块最高病丛率可达100%。
水稻二化螟方面,近三年我市大部分早稻二化螟呈现逐年加重态势,发生程度为偏轻至中等,同比偏重,分蘖期至孕穗期发生相对较重,受害田块虫伤株率(枯心率)一般为0.91%~4.84%,重的田块达到8.31%~10.95%,穗期发生相对较轻,白穗率一般低于0.7%。在灯下虫量方面,截至7月20日,全市各监测点灯下累计蛾量同比增长100.2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方面,全市早稻田很少发现矮缩病植株。7月7~13日,浦北站送检白背飞虱271头,病毒阳性检出率为0%,显示近期白背飞虱带毒率较低,但7月1~20日,全市灯下白背飞虱累计虫量为2997头,为2020年以来最高的一年,同比增长26.75倍,其中浦北县、钦南区监测点增量较大,局部稻区仍存在该病流行的风险。
早稻其他病虫害方面,稻瘟病主要在感病品种上发生,发生程度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于5月下旬开始零星发生,受1号台风“蝴蝶”影响,局部田块发生程度有所加重,最高病叶率约5%,总体上对产量影响不大。4月30日,我市局地暴雨引发洪水,局部低洼田块发生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发病重的田块病株率约4%。水稻跗线螨于6月中旬陆续发生,未防治田块受害株率约15%,但主要为害叶鞘,对产量影响较小。此外,稻曲病、水稻胡麻叶斑病、稻蝽、赤枯病等病虫害在我市各稻区零星发生。早稻稻粉虱较为罕见,但在晚稻孕穗期后发生的概率较大。
我市春玉米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2(3)级,病害发生较轻,虫害发生相对较重。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玉米纹枯病、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等,其中:玉米螟发生面积12.18万亩次,发生程度2(3)级;蚜虫发生面积12.12万亩次,发生程度2(3)级;玉米纹枯病发生面积7.36万亩次,发生程度2级;斜纹夜蛾发生面积5.99万亩次,发生程度2(3)级;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5.25万亩次,发生程度2(3)级。
据近期田间调查,当前草地贪夜蛾在各玉米种植区零星发生,全市见虫面积约924亩,同比降低15%,幼虫平均密度为1头/百株,最高可达35头/百株,平均受害株率1.48%,最高为51%,平均幼虫密度与平均受害株率同比增加约26%和10%。
甘蔗螟虫、甘蔗蓟马、柑橘红蜘蛛、柑橘溃疡病、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福寿螺、农田杂草、农田害鼠等常发性病虫近年来发生偏重,病虫基数仍然较大。
(二)气候条件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后汛期(7~9月),钦州市总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3成;平均气温偏高0.1~1.0℃。高温日数比常年偏多,阶段性高温热浪过程偏多。下半年影响钦州市的台风有2~3个,风雨影响大。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将有利于包括水稻纹枯病、稻叶瘟、水稻细菌性病害、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锈病、柑橘溃疡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但高温天气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滞留繁殖为害。下半年我市常受到台风天气影响,出现疾风骤雨天气的概率较高,造成作物产生大量伤口,有利于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等病害迅速流行。此外,从历史资料分析,每年9月底前后,我市的主导风向由偏南风转向偏北风,非常有利于稻飞虱回迁,造成局部田块稻飞虱穿顶。秋季早晚雾浓露重,对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发生较为有利,若秋季雨雾连绵,禾本科作物上还易爆发黏虫。但目前对于秋冬季的天气展望仍不明朗,如天气干旱,则有利于作物蓟马、螨类、粉虱、木虱、蚜虫、黄曲条跳甲、白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不利于蔬菜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三)品种布局与农事操作
我市下半年主要农作物复种指数高,病虫基数大,有利于病虫繁殖为害。水稻栽培模式多样,病虫桥梁田呈插花状分布,不同品种生育期、抗性参差不齐,为水稻害虫转移为害提供了便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增加了草害防治难度,水稻增密增穗栽培模式降低稻丛中下部通透性,对药物渗透也有一定影响,稻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发生程度偏重的可能性更大。种植双季稻地区,早稻收割与晚稻栽插时间间隔短,田间病残体未能充分分解,非常利于病虫源大量积累。部分田块偏施、重施氮肥,晒田不及时、田块长期积水等情况利于多种病虫的滋生、繁殖、扩散蔓延。在甘蔗方面,优质“双高”(高糖高产)甘蔗品种有利于蔗螟、甘蔗蓟马的发生。秋冬种蔬菜、马铃薯连作也会累积相应土传病害与害虫。
三、防治意见
1.各级植保部门要坚持“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突发事件实时汇报”工作制度,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力度,警惕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发生为害,着重抓好水稻“两迁”害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细菌性病害、二化螟、穗颈瘟、草地贪夜蛾、柑橘木虱、土蝗、黏虫、鼠害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群众开展防治工作。
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抓好防治关键时期,根据不同生育期明确主攻对象,如水稻前期重点做好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水稻分蘖期和孕穗-破口期做好二化螟防治;水稻中后期加强功能叶保护,抓好稻纵卷叶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病害防治;水稻破口期重点做好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防控;水稻后期严防稻飞虱穿顶。玉米苗期重点做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虫害防治工作。台风天气、洪水前后加强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柑橘溃疡病等病害防治;高温干旱天气做好水稻跗线螨、柑橘红蜘蛛、蚜虫、蝗虫等虫害防控。指导农户科学安全用药,注意交替轮换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和生物农药,不使用已产生高抗的药剂,掌握在低龄幼(若)虫高峰期和病害始发期施药防治,并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及合理添加农药助剂使用。
3.抓好中央救灾资金、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项目实施,做好病虫害应急防控物资储备与发放,确保防治工作及时、顺利开展。
4.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创新,构建农技部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农药器械企业“四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重点扶持一批有规模、有装备的大型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延伸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作物、关键病虫、关键时期的应急防治及植保机防队统防统治,大力倡导专业化统防统治、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防治措施,提高农药利用率,深入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5.抓好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宣传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短信、微信群、乡村广播、张贴海报、发放明白纸等多种途径宣传病虫害防控技术。利用日常病虫害监测的有利时机,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防控工作,适时组织开展防控技术培训班,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积极探索、示范推广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业安全生产。
本期情报 拟稿:黄元腾吉 校稿:谭棉琼 签发:黄光耀
(编校:农丰)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qz/t2336088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