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高四争先” 信阳如何牵住“牛鼻子”?华英樱桃谷入选省产业链群培育名单
人勤春来早。
春节假期刚过,豫南大地已是春潮涌动、繁忙热闹:接连召开的信阳两会和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为全年发展谋划方向,安排布局;豫东南高新区生产车间内流水线高效运转,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袁湾水库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信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躬身入局,“四不两直”深入县区和港口开展调研……
跑好“第一棒”,拼抢一季度。豫南门户信阳,聚焦“四高四争先”,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创新拼搏当前锋,奋力实现“开门红”。
强化创新引领 培强育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面对一产过高、二产较弱、三产不强的短板,信阳奋起直追,持续着力产业绿色崛起;积极融入全省产业链群,强壮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探索未来产业。科学确定“6+11+N”产业发展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推动装备制造、绿色家居、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时尚纺织、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聚链成群,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2017年,信阳历史性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24年三产结构为16.3:32.1:51.6。全市GDP总量不断上升,2024年达3073.36亿元,居全省第9位。
过去的一年,信阳六大主导产业捷报频传:绿色家居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先进钢铁材料、绿色食品等5条产业链入选省产业链群培育名单,万华禾香入选国家级5G工厂,华英樱桃谷、明阳智慧能源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羚锐制药入选省级数字领航企业,信阳经开区入选省级绿色工业园区,豫东南高新区科创储能(一期)建成投产……
今年春节后上班首日,信阳又“双喜临门”:市政府与中亿丰控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导入中亿丰智能建造产业链,联合打造中亿丰苏信合作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促进信阳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达成全面合作;万华生态新家装产业项目正式投产,加速推进大家居产业升级,助力信阳打造千亿级绿色家居产业集群。
生态是信阳的最大优势,绿色是信阳的最亮底色。2月8日,信阳市市长陈志伟在信阳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25年,信阳将聚焦六大主导产业链群,从提升链群能级、增强招商实效、做强开发区载体和强化创新驱动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崛起——
力争信钢集团主营收入突破200亿元,钢铁产业整体营收突破600亿元;争取明阳集团信阳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主营收入突破100亿元;推动万华生态新家装项目达产达效,力争万华禾香集团主营收入达到50亿元,带动绿色家装关联产业营收实现50亿元;依托正大、华英、文新、豫道等龙头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绿色食品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加强与阳光集团、匹克集团、台华新材料等企业合作,发展定制服装、品牌服装、功能服装;支持谷麦光电、铂睿特等向显示终端延链补链,舜宇光学、鼎润科技、驭波科技等向光电模组固链强链;支持羚锐做强中医药、开发创新药,力争主营收入突破50亿元。
与此同时,信阳瞄准科技前沿,紧跟发展大势,发力数字经济、循环经济和新材料产业,加快算力中心布局,打造豫南区域算力增长极,培育垂直大模型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拓展非金属矿产品应用领域,支持平煤神马超硬材料公司港股上市,深化与丰原集团等企业合作,创新发展非粮生物基新材料。
如今,在信阳走访调研,不仅能看到生态环境的“满目绿”,更能感受产业发展的风起“绿”涌。
融入全国大局 破立并举扩大高水平开放
信阳依大别、临长淮,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乃至海南自贸区与中西部的重要节点,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优势突出、作用重大。
近年来,信阳抢抓机遇,围绕建设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长三角大湾区产业协同创新区“三大定位”,充分释放区位、交通、生态等比较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强开发区载体,全力构建对接长三角、大湾区的桥头堡。
放眼大别长淮间,国省干线、高速公路、铁路、高铁在信阳形成多个十字交叉,信阳明港机场银鹰展翅,最多时通达国内21座城市。潢川机场和商城、新县通用机场项目加速推进,大别山区域性航空中心呼之欲出;坐拥淮河主航道,已建成投运4个临淮良港,年吞吐能力达1575万吨,助力构建中原“通江达海”“海河联运”新格局;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千公里,占全省十分之一。27条国省干线公路实现城乡全覆盖,通车里程近3000公里,全省排名第二,占比9.7%。
作为全国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信阳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大别山革命老区重要的区域性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信阳不断完善现代化、集约化货运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建成金牛山物流中心、信阳工业城物流中心、潢川经济开发区大别山铁路综合物流园,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春节过后,走进位于固始县往流镇望岗村的信阳港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项目工地,只见桩机高耸,机车轰鸣,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往来奔忙。
作为河南“一纵三横”内河航道规划的航道与港口重要项目之一,这里将新建10个2000吨级货运泊位、6个待泊泊位、2个海事泊位,并配套建设后方陆域堆场及仓库等设施,工程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062万吨。
项目负责人盖旭涛表示,为了抢抓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完工,春节期间建设者们一直坚守工地,奋战不止。
在由此溯河而上100多公里的淮河上,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淮滨段航道提升工程、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息县段、息县淮河新区港作业区、潢川花埠港作业区,一个个重要航运工程都在抢天夺时加快推进。
紧盯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及优势,信阳主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拓宽中原出海大通道,聚力打造“公铁水空”立体交通枢纽,加速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营造“宜商宜业宜成”更优营商环境,当好助力河南畅通国内大循环、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纵深推进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上拓宽更广空间。
信阳提出,今年6月底前实现固霍高速建成通车,开工建设阳新高速(二期)和9个国省道项目。推动南信合高铁开工,积极推进京港高铁阜黄段前期工作。推动潢川机场、商城通用机场开工,提速淮河息县至固始三河尖段港航一体建设,开工建设淮河息县至罗山段航运工程。同时,围绕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建设中心城区和豫东南高新区2个综合交通枢纽,潢川、淮滨2个区域物流枢纽,谋划建设中心城区铁路物流基地,支持豫东南高新区申建河南省首批枢纽经济先行区。
统筹城乡融合 以人为本创造高品质生活
信阳是农业大市、全国产粮大市、中原鱼米之乡,是河南5个粮食总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粮食产量连续14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占全省的近十分之一,优质水稻、弱筋小麦、油菜种植规模均居全省首位。2024年,信阳市粮食播种面积1264万亩、总产量超116亿斤,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省第一。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网、适宜的气候,给了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信阳也因此形成了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水产等六大主导产业,以及油菜、蔬菜、花生、红薯、食用菌、中药材等六大特色产业。
近年来,信阳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因地制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性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民全面增收,走出了一条具有信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位于息县项店镇李楼村的智慧农谷,在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弱筋小麦产业园5G+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上,6万余亩弱筋小麦的苗情、墒情和病虫害实时监测情况一览无余。
在这片智慧田野里,现代物联网技术实时传递着作物生长信息,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度分析海量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种田不再凭经验,如今只需手指轻点,施肥、灌溉、喷药便能快速完成,科学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也让农民的笑容更甜、荷包更鼓。
今年春节期间,产自潢川水木光州未来农业科创综合体天空农场的樱桃番茄成了信阳各地和湖北武汉市场的新宠。青藤绿叶的番茄藤蔓,挂满2.4万平方米的天空农场,一串串青的、红的、黄的、紫的小番茄挂满藤蔓,香艳诱人。
“这些番茄可以连续采收一年以上,番茄不但甜度高、品质好、口感佳,而且比常规农业种植提高产量30倍以上,市场供不应求。”天空农场场长张祺恺自豪地说。
楼顶是农场,楼下是工厂。工厂生产未来农业装备,农场种植樱桃番茄等粮农产品,不仅实现了城乡融合过程中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更通过现代科技和工业化思维,实现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集中建设15万亩小麦、10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育强乡村产业,强化“信阳毛尖”“信阳弱筋小麦”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培育“信阳鲜米”优质品牌,创建国家级弱筋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潢川优质稻米产业园、豫东南(潢川) 生态水产品产业园、信阳生态渔业产业园,完成4.78万亩高标准油茶林建设;实现袁湾水库下闸蓄水,推进出山店水库灌区建设,加快南湾、鲇鱼山、梅山等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信阳今年工作安排中,既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点项目,也有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压茬推进第二批“十百千万”工程规划建设,支持罗山、潢川、光山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四位一体”共富模式,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花园城市建造,强化规划赋能,加快城市更新,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
不仅如此,信阳还加快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彰显更足成色。稳步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建设5家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0家市级“五结合”实践样板;拓展“跨省域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街道(乡镇)覆盖率达到60%。
加速绿色崛起 凝心聚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南北气候过渡带,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的信阳,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2.3%,空气质量连续9年全省第一。是著名的“千湖之市、生态水城”,1115座大中小水库如明珠散落。
近年来,信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大别山(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着眼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好青山绿水蓝天,努力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绝对值稳居全省第一,创全省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市45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其中30个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持续向好;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批创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信阳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登上联合国的演讲台……
从300多种鸟类的栖息天堂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三代人植绿一座山的国有商城县黄柏山林场,从鸟类幸福越冬的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到信阳城市之肺两河口湿地公园,信阳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39个,境内生活有2031种野生动物、189科2726种高等植物,因此被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
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既是信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信阳理当创新拼搏当前锋、干字当头提质效,严格生态保护,加速绿色崛起,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低碳转型,以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牵引,全面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动建设豫东南高新区零碳园区,让信阳产品贴上绿色零碳标识,助力老区加速形成绿色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信阳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打好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收官战,奋力实现空气质量全域二级达标。实施美丽幸福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推进商城、新县全域美丽幸福河湖试点建设,建成罗山县小潢河国家级幸福河湖,全市45个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65%以上达到Ⅱ类。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文旅融合,擦亮生态底色,依托良好生态和自然资源禀赋,推动茶、菜、水产业深度植入文旅业态,支持露营地、茶庄园、信阳小院联动发展,打造文旅融合、康养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始终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以“党建+网格+大数据”等有效方式,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着力推动基层减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12345”热线与信访、网信联动,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全力守护好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正如信阳市委书记蔡松涛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所言:贯彻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持续深化信阳高质量发展工作布局,要善于融会贯通,做好结合文章,一手抓项目促发展,一手抓治理解难题,以党员干部的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互动,凝聚建设美好生活的共同行动,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勇当前锋。来自: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本网编辑 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