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华坪县兴泉社区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成果汇报
按照2022年6月,市委主要领导视察丽江市华坪县兴泉镇兴泉社区的指示和要求,在华坪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兴泉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以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为总抓手,以人居环境提升大整治为着力点,通过半年努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成功创建了德基美丽乡村示范点,蹚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兴泉路径。示范点建设项目成果丰硕,赢得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已然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样板间”。
一、项目建设思路
兴泉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以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档(生态宜居型村庄)标准为目标,以彰显农村的“土气”,利用乡村的“老气”,焕发农民的“生气”,融入时代的“朝气”的建设思路。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即:种好一棵党员树,美化一条乡村路,整治一条百年街,打造一个示范点),因地制宜开展“五小园建设”(即: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小广场),取得了天蓝、山绿、水清、花香、气新、业兴、人和的社区新面貌。
二、示范点重点建设内容及成果
(一)种好一棵党员树
一名党员就是一棵常青树,一个支部就是一片绿化区。192名党员身体力行,青年党员种好一棵树,老年党员栽好一盆花,把绿树认种、鲜花认养纳入“党员义务清单”,将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划给“党支部责任区”,在全社区种植了首批205棵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广大群众自发栽树、养花,绿化村庄,美化庭院,逐步形成家家栽树,户户养花的好风尚,把兴泉社区建设成为“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山水相依”的绿色生态村庄。
(二)美化一条乡村路
在兴泉社区江地片区的进组道路两旁建设花棚、花台凉亭等基础设施,党员群众种植230棵紫薇树,栽种玫瑰、三角梅、满天星等花卉30000余株,并在周围农田种满油菜花,形成了绿化苗木郁郁葱葱,一步一景的“飘香路”。“人在花中走、花与人相随”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三)整治一条百年街
在兴泉社区大兴街片区整治了这条有200多年历史,具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浓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街。在大兴街临街商铺门前建设50个花盆或水泥浇灌绿化花箱;对大兴街垃圾堆放点进行整治,在垃圾集中堆放点修建垃圾桶遮挡棚;购买花卉、绿植15000余棵美化沿街环境。通过改造提升,改变了街道整体绿化稀疏,设施凌乱的状况,丰富了街道景观,环境更加整洁了。
(四)打造一个示范点
在兴泉社区德基片区打造一个示范点。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小广场的“五小工程”,改造沟渠、建设花台、栽种花卉、美化墙体、休闲广场。通过美化、绿化、亮化改造,让自然舒适的田园风光成为示范点建设的底色和成色,带动了周边农户扫院落、整物品、讲卫生、种花草、树新风。
三、经验与做法
(一)统筹谋划,勾勒绿美“新蓝图”
在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总体要求,坚持不大兴土木、不大拆大建的原则,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四大重点,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兴泉社区美丽乡村示范片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布局、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子规划,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循序渐进、重点突破,既解近忧,又谋长远。
(二)多点开花,扮靓美丽“新家园”
本着“多花心思少花钱”的原则,在一果、一花、一木、一石、一渠上下功夫,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积极发展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
“变废为宝”打造小景观。在入村路上搭建小景点,利用闲置废旧水磨石、青石、木桩、砖瓦等堆砌成废旧“容器”,植花种草,打造醒目的“路牌”景观,让老物件有归属,保留时代记忆。因地制宜对入村道路进行规划,利用砖、石头和栅栏支砌特色花台,让杂草丛生的村道变得花意盎然。
“变竹为栏”打造小庭院。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群众自发到山上砍伐种植的竹子,削成木片,做成围栏。整个过程中,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妇女争着干,男人赛着干;长者帮着干,孩子学着干,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变渠为景”打造小磨坊。开展清河行动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打造水车、水碾,让更多的人来见证岁月和时代的变迁,记住这些乡愁,留住旧时光。
(三)文化上墙,构建和谐“文明村”
兴泉社区坚持将文化墙建设工作与群众精神文明、美丽乡村等建设有机结合,重点选择群众聚集区域、公共活动场所的外墙面,采用水墨画、连环画、3D绘画等形式,新建文化墙,让墙体变成传播文化的载体、教育群众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景观,成为宣传文明的新窗口、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在内容的选择上,重点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道德风尚、传统文化、文明养成教育等方方面面。“百善孝为先”“讲文明树新风”“勤俭节约”等文化墙,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熏陶,达到“面面墙壁会说话、处处景观都育人”的宣传效果。
四、取得的成绩
兴泉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项目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兴泉社区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奋斗目标。示范点建设思路和采取的“四个一工程”“五小工程”措施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全县“擂台比武”上,兴泉社区示范点,获得了华坪县首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一等奖,兴泉镇兴泉社区获得了华坪县2022年“红旗村”称号,兴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倪月红同志,获得了华坪县2022年“争一流、促跨越”好支书。建设成果赢得了丽江文明网、丽江卫视、云南卫视等省市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身亮点特色不突出。兴泉社区大兴街,作为云南出川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在200多年的历史变革中,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但在示范点建设工作中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不深,文化特色不够突出。
二是经验做法推广力度不够。镇村两级力量有限,对打造好的“德基片区示范点”“飘香路”等优质经验没能在全镇广泛推广。
六、下一步打算
一是挖掘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用好兴泉社区集体经济优势,积极开发大兴街文化旅游资源,紧抓文化核心,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开发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小镇。
二是继续推进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加大对已打造好的“德基片区示范点”“飘香路”的宣传力度,提炼经验、总结做法,以点带面在其他村、组进行推广;同时在“德基片区示范点”试点推行“小区化”管理模式,着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三是加强后续管理,以典型引导,充分发挥美丽庭院示范户的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其他农户积极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供稿:华坪县农业农村局 审核人:杨晏模)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3/nongcunrenjuhuanjingzhengzhi_0621/3981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